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9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84篇
工人农民   110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4篇
法律   2009篇
中国共产党   658篇
中国政治   1448篇
政治理论   391篇
综合类   175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陈青松 《理论月刊》2007,3(1):183-185
道德底线主要是指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不能违反的基本的规则和不能逾越的基本界限,是维系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道德标准。面对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突破的道德底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应当选择的荣辱观和道德操守,是当今中国社会必须遵循而不能逾越的社会道德底线。我们应当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公德法纪化、建立严格的社会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强者带头示范等举措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从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系统结构、自身运行及其文化诸视角出发,分析了统一战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作用,阐述了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63.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作用,是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民建南宁市委会人才结构的特点,初步探索建立会内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64.
陈群 《理论前沿》2007,493(4):47-47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严格履行检察职能,实现公开执法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需要;是加强司法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服务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65.
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现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66.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上海青浦区委党校、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术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古镇青浦举行。与会专家就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精神资源、教化操作、方法论意义等做了广泛的讨论,现择选5位专家的观点编发,以期学界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67.
陈晋 《党的文献》2006,(1):81-83
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给7个地方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负责人发了一封不短的电报。电文开门见山:“下列问题,请予电复。”哪些问题呢?计有10个。为解读的方便,不妨一一列出———(一)经过时事教育、整风、反特、减租之后,对于党外人士的团结、“三三制”的推行是否生长了一种“左”的现象?党外人士是否对我们发生不满,其不满之点主要是什么?他们是否感到有职无权,如何使他们有职有权?如何使他们经过参议会、座谈会、参加政府工作与社会事业,把他们进一步团结起来?同时,右的现象是些什么?(二)减租中的偏向,明减暗不减是否还存在,减租是否还应定…  相似文献   
968.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消极因素,例如经济规范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管理的不完善以及其所造成的市场秩序的紊乱成为地下经济滋生的温床。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地下经济行为以及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各种经济调控手段加以治理业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地下经济与犯罪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犯罪有组织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推动作用,对城市治安管理产生严重的威胁,成为城市治安的一大顽症。因此,笔者认为,从犯罪学角度来考察地下经济行为的特征、发展以及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69.
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追求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心态法律文化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观念,明确法律是控权的,而非治民的;树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坚定对法律的內心信仰;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法律心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970.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走出传统超越可能跨入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探索》2006,1(2):4-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西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民)本思想,但理论的丰富不等于理论的成熟。从人(民)本思想诞生的那一天起,“以人为本”就已经作为一种可能性而存在,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回到生活世界的“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人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以人为本”才超越了可能之域跨入现实之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